返回业界播报列表

迪拜:盘点国际城中那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中餐厅

遥想当年,迪拜德拉(Deira)才是华人生活的中心,当德拉的中国海,2000年,御花园等老牌餐厅风生水起的时候,龙城和国际城还是一片只有沙土的不毛之地。


早年的国际城就这个熊样~

直到2004年,龙城才刚刚开业,国际城也才刚刚交付,虽初具规模,但也几乎是一座死城般的寂静。可谁也没有想到,10多年后,这里几乎已经成为迪拜华人最重要的聚集地,生活的中心,其高密度分布了将近50家中餐厅,这几乎占到迪拜所有华人中餐厅的2/3,也使国际城成为无数华人心中名副其实的"中华美食城"。

从列强元年,综合型大餐厅的大行其道;到清真元年,清真系餐厅开始在版图上占据重要位置;再到奶茶元年,奶茶吧等轻食概念餐厅的不断涌现;最后到小吃元年,各类小吃系小餐厅开始抢滩登陆。国际城中餐发展史经历了一波又一波洗礼和升华。

本文我所推送的餐厅,不评它好不好吃,也不评它性价比高不高,评的是在漫漫的国际城中餐发展史上,哪家餐厅的出现最具意义,足以改变餐饮格局或开创新的餐饮纪元,成为里程碑式的存在。本文评的,是一种情怀!

*注意,本文中的餐厅开业年份是通过网络资料推理而得,并不十分精确,仅供参考。

2008年

兰州拉面



赞一下谷歌街景实在太伟大了,这种万年搜不到的图居然在谷歌街景上能找到!

兰州拉面!这个响彻中华神州大地,被戏称为中国最大神秘组织的知名餐饮大魔王大IP,正是于2008年DUAN地一声空降迪拜,在国际城插上了第一支中餐的旗帜。单凭这点,兰州拉面就应该是本文介绍的所有餐厅里最具里程碑意义的一个,简直是开启了国际城中餐的大航海时代!



取自《海贼王》漫画

然而兰州拉面在此后就并没有太大的突破,无论店面环境还是餐饮口味,都多年如一日的贫乏,最终被埋没在国际城无尽的中餐海洋中。虽然直到今日,兰州拉面依然凭借方便和高性价比维持着稳定的客流,但食客也慢慢从中国人群转变为菲律宾人群,在国际城豪强并起的时代,那些嘴刁的食客早就已经弃之远去,作为国际城最老的清真餐厅,实在令人唏嘘不已。

2009年

小肥羊火锅

没错,小肥羊!不是山寨货,也不是加盟商,就是那个根红苗正,血统纯正的国际知名品牌,被百胜集团收购现在和肯德基一家亲的 -- 小!肥!羊! 2009年,小肥羊火锅DUAN地一声驾临国际城,如巨星闪耀,当年整个国际城都因此蓬荜生辉了有没有!



抱歉,我们放错羊了~

一时间,小肥羊火锅成了国际城乃至迪拜城中人气最旺的中餐厅,多年来没吃到啥好东西的迪拜华人简直如饿狼扑食,客如潮涌,夜夜笙箫,2009的国际城几乎就是小肥羊元年,也为国际城开创了火锅纪元。在火锅之外,小肥羊还积极研发蒙式烧烤和麻辣香锅两大战力,以巩固江湖地位。

即便在如今群雄割据的迪拜火锅行业,腹背受敌的小肥羊依然以老大哥的姿态,连拔迪拜人传媒2014和2015年中餐厅评选栏目的火锅榜头筹。

2010

山图美食


山图系可谓是迪拜最具战斗力和持久力的中餐连锁品牌。如果龙城也被归纳为国际城区域,那么其2007年就在龙城开业的山图餐厅实则为该区域最早的中餐厅。但山图系真正发力而为人所知的,是2010年在国际城A区开业的山图美食,而次年,它的邻居 -- 如今国际城最闪耀的巨星温州超市国际城店才刚刚诞生。

山图美食为国际城的餐饮行业带来一缕新鲜的气息,采用快餐+点餐的新颖就餐方式,且无论装修环境,餐饮口味和服务质量都先进于同期餐厅。作为迪拜首个引入中式快餐理念和供应早餐快餐的中餐厅,山图美食的出现,为国际城开创了中式快餐纪元。

时至今日,山图美食依然以不俗的餐饮质量、得天独厚的地缘位置制霸国际城中餐江湖,说它是"全民食堂"都不为过,是国际城中综合能力最强的中餐厅。于2014和2015连续两年获得迪拜人传媒中餐厅评选国际城综合餐厅榜单的冠军。

2010

六合宴


同年,正当山图美食打算一统江湖的时候,半路杀出一个程咬金,那就是距离山图美食不远,占据极佳地理位置的六合宴餐厅。这个六合宴可谓命运多舛,招牌虽然早早挂出,但磨磨蹭蹭了大概有两年之久才最终开业,错失了先机。

但据说鉴于当时土豪老板对餐厅环境的严苛和菜品口味的挑剔,六合宴在整体环境和菜品质量上几乎代表了当年迪拜的最高水平,是列强元年的佼佼者。豪华大气的精装修风格,还设有多个独立大包厢,高级感十足,这在当时并没有高档餐厅的国际城几乎是压倒性的优势。

然而由于经营管理上的不足,六合宴的风评几经沉浮,水准发挥不太稳定,最后由于种种原因,曾经浮华一时的六合宴最终陨落,可惜了当初的一手好牌。

六合宴关门空置了多年后才找到新主,更名为新六合宴,但此时的国际城的餐饮局面已经形成群雄割据的态势,新六合宴一进入市场就面临着远强于过去的生存压力和竞争对手,纵然加一个"新"字,想要力挽狂澜也甚是吃力啊。

2011

冰酷



说起来当时的冰酷都不能算是餐厅,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个休闲吧,但其里程碑意义却是巨大的。因为在此之前,国际城的中餐战场大多由资本豪强们相互拼杀。而冰酷寻找到了缝隙中的商机,是首个切入休闲轻食理念的华人场所,主打的就是早前中国比较流行的刨冰和冰沙,在迪拜这严酷的夏日,自然受到了不少华人的拥簇,本身面积不大的场地常常都没有位置。

冰酷的冰品一直口碑不错,奇怪的是直到现在,在竞争如此白热化的餐饮市场,冰酷依然还是迪拜唯一一家出售刨冰和沙冰的店铺,在冰品领域毫无竞争对手,居然没有人来复制夏日吃冰这种美事儿。

冰酷也在积极拓展其冰品以外的小吃事业,是国际城首个推出了小吃酸辣粉的店铺,风靡一时,常常看到冰酷店里满屋子人都在吃粉,却无人吃冰的奇异场景。这也引领了之后几乎所有休闲吧的小吃潮流,休闲吧此后也变得越来越像餐厅了。

2011

天山餐厅


2011年,在被兰州拉面垄断国际城清真系多年之后,主打新疆菜系的天山餐厅横空出世,仿佛一个伊斯兰救世主,来拯救喜好清真风味的老饕们,简直是开创了清真系新纪元,里程碑意义重大。

此后,迪拜华人终于可以吃到大盘鸡、烤羊肉串等这些脍炙人口的新疆美食,而且质量不俗。然而,天山餐厅当年却以一道干煸炒面惊现江湖,被戏称为"传说中的炒面",几乎每桌都有一份,成了名副其实的招牌菜。当年天山餐厅几乎没有任何营销,仅靠口碑效应就完成了原始积累,火爆到常常要排队很久才能吃到,这在当时的迪拜简直不可想象。天山餐厅也在2014年收获了迪拜人传媒中餐评选清真榜单的冠军。

时至今日,虽然天山餐厅的菜价越来越贵,菜量越来越少,但依然一直保持着极高的入座率,甚至越来越多外国人也开始熟知这家中餐厅,无论如何,天山餐厅已经成为国际城清真系的一个传奇。

2011

青海湖餐厅


2011年简直就是清真元年,涌现出了天山和青海湖这两家明星清真餐厅。青海湖一经面世,就走亲民路线,公道的价格,热心的服务,不俗的口味,渐渐赢得了民心,成了许多华人的邻家食堂。其中首次在迪拜推出的擀面皮,让当年热爱西北美食的我流连忘返。

2013年,在隔壁开辟了同名的青海湖小吃餐厅,主推小吃,首次在迪拜推出羊杂汤,震得我一脸惊,连喝好几天,可惜营销力不够,并没有在当年掀起喝汤风潮。

然而真正让青海湖具备里程碑意义的,是2015年,由于原店址的租赁问题,青海湖咬咬牙一鼓作气拿下了温州超市旁边的大店,摩拳擦掌要大干一场。然而那个店址此前已经连黄三家中餐厅,被许多人戏谑为"诅咒之地",好在青海湖拿下后也还算经营有道,品牌和人气都大有提升,与温超、山图形成犄角之势。

此后青海湖在餐饮结构上越来越勇于尝试,菜品呈现多元化,先后推出了早餐服务和前无古人、丧心病狂的24小时营业机制,极大地方便了华人生活。于2015年在票数上击败天山餐厅,获得迪拜人传媒当年的清真系榜单冠军。

好了,至此,国际城中餐发展史之列强元年和清真元年已经陈述完毕。预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上一篇,我讲述了2012年之前国际城比较有代表性的中餐厅,有列强的进入,也有清真系餐厅的崛起。总体来说,2012年之前的国际城中餐市场算是稳重有升,能生存下来的大家生意总体都还不错,市场也在慢慢成熟。

然而在2012年开始,国际城餐饮界慢慢进入了群雄割据的乱世,餐厅的增长速度变得越来越快,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所谓乱世出英雄,在2012至2016年间,在这你来我往的迪拜国际城,也出现了不少极具里程碑意义的中餐厅。

2012

回家餐厅

2012年开业的回家餐厅,是国际城首家东北口味的餐馆。这东北银开的馆子吧,最大的特色就是量大份足还便宜,回家餐厅正是继承了东北馆子的优良传统。当时的国际城想正儿八经下馆子约个饭点俩菜还是不便宜的,在国际城的综合性中餐厅中,回家餐厅是首个真正以经济实惠四个大字赢得回头客的。

回家餐厅的老板娘做事儿贼麻溜,没事还能跟你唠两句,充分体现了东北银热情好客的特质,虽然餐厅环境有点科碜,菜品口味也只能说马马虎虎,但对于家常便饭来说足够了,何况吃的就是这股江湖气。

赚到钱的老板又在附近开了一家回家冷面,由于定位比较小众,并没有掀起多大波澜。随着国际城经济型餐厅数量的越来越多,质量的越来越高,回家餐厅的优势也不再明显,虽然依然有着比较稳定的客流,但在这个快节奏的餐饮市场中已经渐渐淡出。

2012年

筋头巴脑火锅

"筋头巴脑"是东北人的土话,指得是带皮带筋,难嚼难炖的牛肉。在国际城火锅界小肥羊和小尾羊两羊制霸的局面下,筋头巴脑另辟蹊径,你们两大佬整羊锅,我整个牛锅躲着你们还不行么,推出了以牛肉和牛杂为主题的火锅品牌,不仅有新意,而且还便宜,在那个年代,可是牛逼了好一会儿。

然而牛肉锅的单一口味并不宜于持久发力,软硬件条件也无法与二羊相提并论,于是筋头巴脑也做出了许多改革增加其多样性,其中最重要的一次改革,是革命性地将餐厅改造成了一家自助火锅店,而这种大刀阔斧的改变很有可能将之前积累的优势付诸东流,可谓背水一战。

个人理解,筋头巴脑的这次改革使其定位更加清晰明确,也让自己更富特色。不仅是国际城首家自助火锅店,提供一人一锅的小锅式自助在当时更是迪拜餐饮界的首创。而低廉的人均消费即便是屌丝也能承受得起。筋头巴脑的这次转身,绝对可以称得上是里程碑。

2013

星期八奶茶甜品屋

上集中我也提到了冰酷,它是国际城首个主打轻食的休闲吧,但此后很多年,并没有太多其他休闲吧进驻国际城,毕竟在此之前,社会资源还大多集中在年长者手上,他们并不理解年轻人群体的社交需求。而在2013年前后,开始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涌入迪拜,社会资源慢慢转交到了年轻人手上,而借鉴当时在中国如火如荼的奶茶店模式,在迪拜开奶茶店的构想也在耸动。

而第一个付诸行动的,真正开启奶茶元年的,必属星期八奶茶甜品屋。这也是迪拜首个以中国年轻人社交为主题的休闲吧,依托优质的环境设计理念,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有着一股小资气息的星期八几乎成为许多国际城华人休闲聚首装逼交友的唯一去处。

然而恰恰在星期八登场后不久,同年,各式奶茶店休闲吧纷纷携着优雅的环境闪亮登场,真正迎来了奶茶元年。但好景不长,基于迪拜和中国的市场环境不同,没有中国的人口红利,却有高居不下的经营成本,几乎所有奶茶店都同时发现一个惊天的秘密,就是特么卖奶根本赚不到钱啊!

马上,几乎所有奶茶店之后的经营方针都开始转向轻食,酸辣粉、烤鸡翅、牛肉面之流迅速在奶茶店喧宾夺主,虽然还在卖奶,但卖的早就不是"纯奶"了。奶茶元年很快破灭,轻食元年正式登场,这甚至直接影响了之后的小吃元年。

2014

阿哥米线

当奶茶店没了奶香,而是充斥着烤鸡翅的香味时,奶茶店本身就已经算得上半个小吃店了。既然奶茶店都可以靠小吃赚到钱,那何不直接就开一个小吃店呢?于是小吃元年爆发了。

而这次引领潮流的,最早是一家叫阿妹凉皮的小店,只提供凉皮和麻辣烫两种小吃,生意也算不温不火,而这阿妹凉皮正是阿哥米线的前身,当阿妹"变性"成阿哥后宛如食神灵魂附体(阿哥米线的LOGO上正好有食神二字),靠一碗米线大获成功。

在国内就干了好多年米线店生意,有着专业米线技术的阿哥,在当年小吃匮乏的国际城确实罕逢敌手,一来综合性餐厅接不上小吃的需求,二来奶茶店的轻食也达不到小吃店的专业(因营业执照限制,奶茶店不允许开火灶)于是阿哥那一碗碗鸡汤做底、料足味美的香辣米线送进了国际城的千家万户,好吃不贵,一时间风评极佳,同时也开启了小吃元年。

像这种产品线单一,针对性较强,消费亲民的小吃店很容易从国内复制到迪拜,并以短平快的经营方式迅速登陆市场。没过多久,各路小吃就在国际城中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湖南的米粉、重庆的小面、甚至台湾的鸡排等等纷纷出现在食客的餐桌上。直到现在,国际城小吃店的数量依然还在不断增长,我相信小吃元年会持续一个漫长的过程。

2014

山图海鲜

山图系的几乎每一家餐厅都值得进入这个榜单。2007年在龙城开业的山图餐厅是该区域里最早的中餐厅;2010年在国际城A区开业的山图美食则开辟了中式快餐的先河;而2014年才横空出世的山图海鲜,令山图系又完成了一次自我超越。山图系的每一记出手都重重地打在市场的痛点上,其定位之精准、出拳之凶狠、经营之沉稳实在令笔者佩服不已。

山图海鲜放出一招空前绝后的"包厢流"之术,让所有人目瞪口呆,即整个山图海鲜餐厅,只有包厢,没有散桌。乍看之下很奇葩,其实却很高明。因为在上集提到的六合演陨落后,国际城再无高档中餐厅,山图海鲜恰到好处的弥补了这一空白,"包厢流"则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来满足这一市场需求。同时隔壁邻居,同为山图系的山图美食只有散桌没有包厢,正好与山图海鲜成互补之势,共同完成了精妙的配合。

也得益于"包厢流",山图海鲜可以倾注全力来完成更高质量的服务,把一个国际城的餐厅打造出fine dining的感觉。更重要的是,山图海鲜的菜品质量也非常之高,只是人均200迪的消费指数放在国际城也算是天价了。

山图海鲜毫无疑问是2014年国际城最具里程碑意义的中餐厅,它稳坐国际城最高档餐厅之首席,成为该区域高端宴请的首选。

2016

九宫格火锅

2015和2016年是国际城中餐厅的井喷之年,几乎以一个月一家的平均速度增长,仅仅只是最近两个月,国际城就惊人地新开了7家餐厅。在这些新秀餐厅中,最闪耀的明星必属九宫格火锅,可谓是2016上半年最具里程碑意义的中餐厅。

九宫格一经推出,群众风评极高,创造了诸多"神话",首先,从来没有一家中国区以外的国际城餐厅可以如此火爆(九宫格座落在法国区);其次,从来没有一家国际城的中餐厅能拥有如此清新脱俗的装修风格;最后,从来没有一家国际城中餐厅可以提供地道的重庆火锅。

作为一个新人,九宫格的首秀显然是成功的,但只有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才能真正称得上是一个好餐厅。望九宫格可以继续保持,再接再厉。

尾声

诚然相较过去,国际城中餐的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口味、理念和模式也在渐渐向国内靠拢。市场的充分竞争自然让食客有了口福,也有了更多的选择,但对于各餐厅老板来说,不得不练好内功,才不至于被市场淘汰。

文章来源:迪拜人传媒  文:毛一鸣

扫码关注/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