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美食 - 专业餐饮杂志与配方平台
返回业界播报列表

一个万亿级“蓝海”即将诞生!预制菜写入一号文件

跳过繁琐的洗菜、切菜、烹饪、调味过程,直接加热便能便捷享用丰盛美食,依托于自身简单、方便快捷的优势,让预制菜成为了不少家庭春节餐桌的新宠。

1月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重磅发布,明确培育乡村产业新业态,提升净菜、中央厨房等产业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

此前,山东、广东、福建、河北、江西等省早已出台预制菜产业扶持政策,争做“预制菜之都”,味知香、千味央厨、惠发食品、海欣食品、得利斯等企业均在加大投资布局,抢占预制菜万亿赛道。随着中央一号文件的发布,对于预制菜产业的肯定,将为产业带来了宏观利好的消息。

01

预制菜市场将迎来发展提速

近年来,预制菜再次进入大众视野。疫情之下,预制菜行业在居家消费市场和“懒人经济”的催化下,迎来发展风口,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因其便利性和较高的性价比,在春节期间更是掀起了“预制菜家宴”的订购热潮。


数据显示,截至1月26日,2023春节全国预制菜销售额约1307.53亿元,比较2022年增长43.6%;京东数据显示,春节期间预制菜成交额同比增长超6倍。随着预制菜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预制菜行业有望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提速。

据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预制菜行业市场规模将达5165亿元,2026年预计突破万亿的推测来看,我国预制菜行业有望成为“下一个万亿餐饮市场”。

02

预制菜进入哪些消费场景

预制菜具有“即时烹饪”“即时加热”以及“即时食用”的特点,比如最早尝试的方便面、冷冻食品等在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在市场上普及,并收获了不错的市场反响。


直至上世纪90年代以后,预制菜就已经悄然走入餐饮门店的后厨,很多餐厅都是将大量食材在中心店预先制作好,然后配送给各门面店,再进行简单加工后上桌,最大程度保证餐饮服务和宴请的高效服务需求。

研究报告显示,目前中国预制菜市场B端与C端比例大概为8:2,餐馆等商家仍旧占预制菜的消费大头的比例;其次,预制菜另一个广泛的应用场景就是外卖。据官方媒体报道,80%左右的预制菜最终由堂食和外卖流入消费者口中。

03

被资本“玩坏了”的预制菜
仍面临诸多考验

疫情期间,众多资本在同一时间涌入预制菜赛道,食品口味参差不齐、出售价格参差不齐、食品安全缺乏标准和管控、锁鲜、冷链物流无法保障等诸多问题集中“爆发”,引发了对于预制菜的种种质疑。而关于预制菜的客诉主要集中在“食品变质”“有异物”“配比、调料不健康”等问题上。首先要重视预制菜生产、运输、储存企业的规范化的问题。


其次是消费环境的问题。堂食恢复后,餐饮市场环境普遍向好,同时也促进的线下消费的发展,从而消费者采购预制菜的比例将有所降低。反之,“对于连锁快餐企业来说,预制菜符合当代食品工业化发展的需求,可以低成本地解决受众用餐的问题,”北京工商大学食品与健康学院教授曹雁平表示。

再次,预制菜将有国家更高的行业标准来约束。预制菜写入一号文件后,国家将有更高的行业标准,进一步对预制菜的配比、原料、工艺、防腐等问题进行规范管理。预制菜的研发将面临研发成本高昂、产品品类单一、口味还原难度、生产标准化等难题。


结语

预制菜被正式写入中央一号文件,这对于餐饮企业来说无疑是个利好消息,一方面会给预制菜产业带来更多的资源,加速预制菜产业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品牌化发展;另一方面,预制菜行业的发展也会给线下餐饮或商超带来更多的消费场景和产品,对于品牌的产品化发展有进一步的推动作用。
扫码关注/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