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刘一锅餐饮(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餐饮界的后起之秀,年仅38岁就抒写了刘一锅的创富佳话。从偏僻街道上的美味一跃成为中国特色火锅加盟投资好品牌。带领员工在餐饮连锁的市场经济大潮中躲险滩避暗礁,激流勇进,舵稳船平地破浪前行。
在餐饮连锁竞争激烈的形势下,2004年,从11张桌起家,带领员工从密山起步,第二年挺进鸡西,第三年,在鸡西市竖起了中国刘一锅第一杆加盟连锁大旗,到如今7年的时间,刘一锅仅有11张桌的小店已经发展成为拥有全国400余家加盟店!而作为刘一锅餐饮管理公司的总经理,魏成江也迈入了事业的新起点。
紧接着,2008年公司总部战略转移黑龙江省会哈尔滨商业旺地——开发区福思特大厦。
几年来,北京、吉林、辽宁、河北、天津、山东、内蒙古等地的创业者纷纷找到魏成江想加盟。在后来的两年间,引来了全国各地的加盟商数百人纷纷加入刘一锅的事业。
刘一锅一下子火了,几乎火到了疯狂的速率和猛烈的程度!在短短的3年里,加盟总数已逾300家。“刘一锅”这个火锅品牌一度成为北方餐饮界乃至全国餐饮连锁界的一匹黑马。黑龙江电视台、《商界》等主流媒体纷纷将新闻的触角伸向了这个神奇的企业并做了深入的报道!
是什么使这个企业在短短几年这样飞快地运转呢?我们走进这个传奇的企业,走近创造这个商业奇迹的企业领军人,领略主人公十年不同寻常的艰辛创业路。他,就是红遍全国的火锅品牌“刘一锅”的创始人——魏成江。
四年前,在黑龙江省密山市的一个偏僻的街道上有一个叫“筋头巴脑一锅香”的小饭店,这里没有豪华的装修,没有气派的门脸,没有山珍海味,只靠一锅香喷喷的筋头巴脑,却吸引了四面八方的顾客,小饭店整个面积不到150平方米,只放了11张桌,而平均每天的顾客达500多人,平均日销售收入5000元左右,年收入40多万元。可是在此之前,他一度不顺,干什么什么赔钱。
1998年,魏成江在鸡西市滴道区物资公司下岗了,一时间他感到十分茫然,今后的人生道路究竟如何发展,他不知所措,在朋友的帮助下他去了一家市内知名酒店做了学徒工,那段时间,他吃尽了苦头,白天要承担后厨所有脏活、累活,晚上就睡在单间的椅子上,但正是这段时光磨练了他的意志,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干出人样来,有了实力自己创业当老板。1999年来,他东挪西借,凑了一万元钱,准备开家饭店,可由于资金有限,只能在背街巷道上兑了一家小店,只有40平方米,5张桌。
苦心经营了半年,始终也没有火起来,饭店规模小,又没有特色,所以只能勉强维持,最终还是在第二年的春天关门了。
有了第一次的失败教训,魏成江想要干就要大干。于是靠贷款筹集了8万元,在鸡西火车站前开了一家饺子城,由于急于想回本,饭菜的价格偏高,使很多顾客不再光顾,生意一直冷冷清清,最终以3万元低价转兑了出去。两次失败的经历让魏成江对做餐饮失去了信心。第二年他和朋友合伙做起电脑生意,可由于他和朋友对这个行业不是很精通,单凭热情蛮干了一阵子又赔了2万多元。家里人都劝他,你根本就不是经商的料,又没财命,还是老老实实找份工作吧。他也曾动摇过,但他还是坚信,自己一定能够干出一番事业来。
2003年末,他对本市的餐饮业进行了一次深入的摸查,对经营比较火的饭店挨家去品尝,逐个去研究,最终他选择了火锅,通过调查分析,他觉得火锅吃起来便宜,实惠,适合大众的口味,
而且投资少,易管理,见效快,利润高,通过调查,他发现本地特色火锅比较少,于是他去成都,重庆拜师学艺,在四川中华美食学校又系统地学习了两个月。
回来后,结合北方人的口味研究推出了筋头巴脑香辣锅。2004年3月开业,不到一个月,就火爆起来。天天顾客盈门,络绎不绝。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他终于踏上了充满阳光的创业之路。
来源:百度
欢迎五湖四海的朋友们互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