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坎坷,被丈夫抛弃
臧健和1945年出生于日照市五莲县。从小到大是个懂事的好姑娘,5岁就能下田捡土豆,
7岁在家剥玉米,10岁做得一手好菜,香飘邻里。她的热情善良,常被乡亲亲昵的当成自
家的好闺女。
然而,14岁那年,自然灾害泛滥,父亲被迫奔走台湾,从此杳无音信。母亲带着她和妹
妹,背井离乡辗转到青岛,靠缝补赚钱、艰难度日。臧健和心疼母亲,果断选择辍学,
在县医院当了一名护士。
在这里,她结识了一名医生、后来的丈夫——一位来自泰国的华侨。
1967年22岁的臧健和与一位泰国华侨医生结婚,之后生下一对女儿。臧健和以为幸福的
生活将从此开始。而命运再次跟她开了相似的玩笑。
1977年丈夫父亲去世,回国奔丧前,允诺会立即安排母女三人来泰国团聚。臧健和一等3
年,追到泰国才如梦初醒,丈夫是富商之子,已经成家再娶,并育有一子。
夫家希望臧健和母女留下来一起住,但独立自尊的臧健和,毅然决然拒绝,离开了泰国
。
艰难求生
告别伤心地,臧健和没掉一滴眼泪,她不能让女儿们看到妈妈的落魄和脆弱。对于何去
何从,她已想好,青岛父老无颜再见,工作也已经辞掉,“文革”刚结束,国家前途未
卜,自己持的是香港护照,索性就在香港落脚。
已记不清迷迷茫茫中打探过多少路人,走过多少条街道,母女三人终于找到了栖身处。
在铜锣湾旧电车厂附近的一幢旧楼里,一个只有4平米的空间,除了上下铺,没有其他家
具,没有窗户,这就是她们暂时的“家”。
为了尽快找到工作,臧健和四处打听,不会英语和港语,她就用手比划:“有没有不用
说话,只要出力气就能赚钱的活?”
有,都是些当地人不愿做的洗碗、洗厕所的粗活。她顾不得太多,去了一家酒楼做杂工
,月薪600。
这些钱扣除生活费,还要交孩子们的学费,显然是不够的,要给家里母亲寄钱更是奢望
。她又找了另外两份工作:早上给一个糖尿病人打针,晚上11点酒店收工后去洗电车。
每天只睡3、4个小时。
本以为慢慢脱离了窘境,岂料,一个意外让她丢了饭碗。
臧健和在酒楼搬重箱子时被小同事意外撞倒,腰骨裂伤,住院期间又查出患有严重糖尿
病,不能再劳累。
得知工伤可以得到相应补偿,她与酒楼老板交涉,被拒绝也就罢了,对方还恶意抵毁,
说她穷得想讹钱,并扣薪辞退。
在好心律师的帮助下,老板同意支付3万赔偿金和4500元工资。但正需要钱的臧建和只收
下了工资。在她眼里,尊严比钱重要,她倔强地表示:“我只拿属于我的那份。”
她的倔强不止于此,随后她还拒绝了香港福利机构的公援金,“‘冻死迎风站,饿死不
弯腰’,吃救济会失去斗志,孩子做人也挺不直腰杆。”
处境重返艰难,不争气的身体更让她找工作难上加难。灰心无望中,命运之神为她投来
一缕光亮。
一位朋友来家中探望臧健和,为表感激,臧健和亲手为朋友做了饺子。一口下肚,朋友
赞不绝口,“你做的饺子这么好吃,去外面卖一定赚钱。”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自己出摊可以解决最大的身体障碍,不舒服了随时可以收摊休息
。臧健和想得有些兴奋。
终于,臧姑娘在朋友的夸奖下做起了每一个山东人都擅长的手工活儿——饺子。在湾仔
的码头上,臧姑娘支起了摊头,包出了一个个皮厚馅大,肉香汁美的饺子。而她的两个
女儿在码头边,在跟着母亲维持起繁重的生计。
经过考察,她选择了湾仔码头。彼时的香港还没通地铁,轮渡是人们往返于香港岛和九
龙半岛的主要交通方式,湾仔码头则成了重要的交通枢纽,每天码头上人流不断,各种
小摊贩也应运而生,随处可见。此起彼伏的叫卖声让臧健和心有所动,她决定试试。
出摊必备的手推车,市场上卖得不便宜,她就到垃圾堆里捡来木头自己做。几经折腾,
成功上路。
这天周六一大早,臧健和带着两个小帮手加入热闹的摊贩队伍“开业”了,大的擀皮,
小的洗碗。
虽迈出了第一步,但接下来的招呼客人她实在张不开口,一是害羞;二是心里没底,不
知道她的饺子是否受欢迎。她便一直低着头,只管包饺子,心里默默祈祷,最好能有人
主动上门。
不多久,5个学生模样的年轻人在她面前驻足,每人要了一碗。她兴奋得不得了,麻利地
操持着,没多一会儿就端给了众人。
此刻,这几个年轻人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决定了臧健和的生计之路,好了她可以继续,被
骂了,她没脸留在这里。她紧张得心里直打鼓,眼睛紧盯着那几张脸。
很快,臧健和看到几个人呜哩哇拉叫起来,她听懂了,他们说的是“好好吃啊”,并且
每人再要一份。
臧健和激动得竟流出了眼泪,她恨不得给几个年轻人鞠一躬。两年来,她总觉得老天遗
忘了她,此刻才发现,上帝派来了天使。
在久违的幸福感中,臧健和找到了自信,并开始了她的传奇人生。
改造水饺
初战告捷,臧建和定下了3个原则:高品质、讲卫生、听意见。
臧建和发现有位老顾客只吃馅,不吃皮。臧健和3天3夜不眠不休,解决饺子皮厚的问题
,并亲自邀请顾客试吃,让挑剔本土港人佩服得称为“水饺皇后”“臧姑娘”
臧健和向来要求用最好的原材料,对于猪肉的品种、具体部位、肥瘦配比都有明确的要
求。蔬菜要根据节气,选择相应种植地区最好的品种。
臧健和的严格要求,被供货商认为包的不是饺子,是“工艺品”。
臧健和吸取名家的精华,研发高端顶级的馅料配方。日本用几十年,学习臧健和的包饺
子的手艺,但仅仅止步于水平有所提升,掌握不了其精髓。
日本百货寻求合作
与日俱增的名气为臧健和带来可观的收入,她创下了湾仔码头摊贩中6小时卖1000份的最
高纪录。这对于起步不久的臧健和来说已相当难得,没想到,随后更大的惊喜从天而降
。
日本大丸百货公司老板要跟臧健和谈合作。起因是他12岁的女儿重度挑食,唯独对湾仔
码头水饺情有独钟,一口气吃了20多个,这引起了他的注意。
大丸百货是日本最大的零售集团,在国内外开有数十家连锁店,在香港也已经营了20多
年。女儿的表现让商业嗅觉敏锐的父亲看到了湾仔码头水饺的市场潜力,准备让水饺进
超市。
不过,这位日商并不知道湾仔码头水饺出自流动摊贩之手,当臧健和毫不隐讳地直言相
告时,他决定结束谈判。
本以为此事作罢,但几天后,臧健和又接到对方的邀约,并以公司给她牌照为条件,让
她在大丸公司的工厂里生产,用日式包装,以大丸公司产品名义出售。
这直接遭到了臧健和的拒绝,“进商场可以,但要体现出湾仔码头的价值。”
臧健和虽没做过大生意,但道理想得通。按日商的精明打算,臧健和等于把自己苦心创
造的品牌和技术都拱手于他,自己随时可能被踢出局,以后再想吃这碗饭也吃不成了。
日商考量再三,做出让步,同意用“湾仔码头”的牌子,但要去掉现有包装盒上的地址
和电话。
“不行,电话是我跟顾客沟通的唯一渠道,湾仔码头有今天全靠顾客们的意见和提醒。
”
这样的理由让对方无法拒绝。
至于供货价格,按常理批发价要低于11元的零售价,臧健和一开口,变成了“12块半”
。
日商忍不住笑起来:“你懂不懂做生意,你的批发价比零售价还高。”
臧健和又是一通硬道理:“我不懂做生意,但我得考虑成本。现在我的饺子包装简单,
费用也低。到商场卖,必须给顾客留下好印象,换更好的包装,这成本就高了。”
身为久经沙场的老将,日商暗自佩服眼前这个看似简单的小摊贩,有责任心,有追求,
未来不会错,当下决定成交,签订合同。这个合同一直用到大丸百货撤出香港。
被大公司看上,水饺卖到全国
1997年,美国最大急冻食品生产商品食乐(Pillsbury)和湾仔码头正式合资,获得后者
的70%股权。第二年,双方合资1000万美元在上海浦东新建的工厂投产,湾仔码头水饺正
式打入内地市场。其后,广州、北京的生产基地纷纷投产。
当年,品食乐向臧姑娘伸出橄榄枝时,她的第一反应是“不屑”。她曾在一个访谈说回
忆道:“我女儿回来跟一个美国公司找我,想和我们合资,做水饺,想帮我们把饺子,
做到全中国、全世界。我说做梦,美国人会包什么饺子,别理他。”
但她去参观了对方的工厂之后,很快改变了自己的想法。
“原来我是一只井底蛙,坐在自己的小井里沾沾自喜的,以为自己给香港人做出了好的
产品,可是没看到世界食品业的高科技管理、高科技机械、高级的研发中心,当年光研
发经费就是6400万美金的研发费,我做生意我都没做到6400万美金……我当场心态就变
了,马上感觉找到老师了。”
而从更长期的角度,为湾仔码头制定发展战略、保驾护航的是后来收购了品食乐的通用
磨坊。
2001年,全球最大的食品公司之一通用磨坊收购它的美国竞争对手品食乐,以此获得对
湾仔码头的控股。
用磨坊与湾仔码头合作
通用磨坊对湾仔码头的影响,可以说是跨国并购的一大成功案例。湾仔码头在扩展上首
先解决的问题是冷链物流问题。因为不解决这个问题,湾仔码头永远只能是一个小作坊
,而难以行销全国。
解决硬件问题的同时,湾仔码头也开始打造品牌。创始人与水饺的故事无疑是湾仔码头
先天具备的内涵和魅力。与先打品牌再找资源来丰富品牌内涵的一般做法不同,湾仔码
头品牌营销是用品牌故事来产生品牌知名度。
湾仔码头在中国市场上持续使用“臧姑娘”这一独特的品牌资产,向消费者传递“像妈
妈一样用心做美食”这一品牌理念,以广告为主,公关为辅,使臧姑娘的慈母形象深入
人心。
电视广告中大多出现臧姑娘亲切慈祥的形象,反复强化消费者的品牌记忆,由其讲述“
从当年在湾仔码头创业一直到现在,我始终是以妈妈的心在包每一个水饺”,引发消费
者共鸣。
湾仔码头市场份额曾经超过40%,一度成为内地速冻食品界膜拜偶像,并与思念、三全三
足鼎立,成为内地商知名品牌。
征战美国,布局世界
除了在饺子上下工夫,湾仔码头在2009年正式进军包子和馒头市场,将产品线延伸到蜜
汁叉烧包、鲜美大肉包、一品奶黄包、秘制豆沙包、燕麦蜂蜜馒头等等,有研发出汤圆
、云吞等冷冻食品。
在推广新品的过程中,通用磨坊在超市陈列品项管理的优势发挥了作用。为了充分利用
冷柜容量,便于消费者比较选购,湾仔码头说服零售商实行“分品项陈列”与“以老带
新”相结合的方式。
成熟的品项如水饺、云吞、汤圆等按品项陈列,云吞“自立门户”后销售翻倍;而对于
消费者尚不熟悉的品项,如冷冻面,就摆放在最受欢迎的水饺旁边,大大增加消费者的
尝试率。
从企业盈利的角度,通用磨坊的全面利润管理系统,从计划、生产到销售、售后服务的
一整套流程,都对提高湾仔码头的运转效率大有裨益。
湾仔码头的销量具有季节波动性,生产量必须及时跟进市场的需求,旺季断货或者淡季
积压库存对企业来说都是巨大的成本。
过去速冻水饺企业对生产、备货、销售都是“哥德巴赫猜想”,无法动态追踪整个市场
;而使用科学管理之后,销售部开始研究订单的规律,在每月10-15 日之间,大致上就
能够预测到整月的销量,旺季前1至2个月就开始统计订单量,提前生产做准备,大大提
高了盈利能力。
仔码头产品
此外不可忽视的是,无论是品食乐时代,还是通用磨坊时代,臧健和一直留在湾仔码头
深度参与企业管理,尤其负责她最擅长的在产品开发。这一决策对于保持企业的产品质
量、经营激情、稳定的品牌形象都至关重要。
经过数年发展,湾仔码头在北上广深等大城市的占有率排名第一,逐渐向内陆城市扩展
。
2007年,通用磨坊把中国市场的成功带回美国,在美国开创了湾仔码头炒菜系列,随后
推出了速冻晚餐盒。
中餐在美国越来越流行,但在这之前,美国还没有一个做预制中餐的全国品牌,湾仔码
头抓住了这个时机,第一年就在美国取得超过5000万美元的收入。有评论称,湾仔码头
教会了美国人烧中餐,在美国人心目中,湾仔码头就代表着“中国美食”。
不过,湾仔码头在台湾的发展并不顺利。虽然在2006年进入台湾市场,于高雄设立工厂
,市场份额一度高达两成,但可能因为口味差异、定价高、盈利低于预期等原因,2015
年湾仔码头关闭了高雄工厂,彻底退出台湾。
如今,在“80后”与“90后”心目之中湾仔码头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味蕾上的记忆。
湾仔码头也许不是最好吃的水饺,但臧健和40年坚持做好一件事--包饺子。
坚守中国现代女性--坚韧、独立、勤劳与善良,让饱含美好愿望的水饺,增添一份母爱
的味道。
让中国饺子和汉堡包、披萨一样成为了全世界的美食。
“水饺皇后”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