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点评暴露用户行踪
官方公布整改措施
近日,有用户投诉大众点评,原因是“平台暴露微信好友去过的餐厅和酒店”。
也就是说,你能够清晰看到你的好友近期去过什么餐厅,点评过什么酒店,一目了然。
对此,大众点评回应称,打造好友关系链功能的初衷,是希望有分享意愿的用户能够通过这一功能,获得美好的体验。“但我们也发现确实存在不周的地方。”大众点评称。
大众点评官方表示,将进行整改,新增“一键停用第三方全部社交关系”功能;并陆续增加一键设置“不让别人通过微信、QQ等方式找到我”等功能,增强用户自主选择权。
虽然信息裸奔时代,大家对隐私泄露见怪不怪。然而大众点评一事,依然让很多人思考:一段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中,商家的哪些行为会引起顾客的反感?又应该怎样和顾客保持适度的“边界”?
“边界感”是人与人交往时经常说到的词汇。适度的边界感,是对双方的尊重和保护。我们采访了几个经常下馆子的顾客,听听TA们的真实想法吧!
“你总说——打扰一下
其实吧,真的打扰到我了”
口述:曼丽
坐标:北京
年龄:27岁
单身的她,喜欢和闺蜜一起探寻北京各类有意思的餐厅。尤其喜欢坐在餐厅里聊聊聊,女孩子嘛,总有说不完的话题。然而,她也有烦恼:有一些“热情”的服务员,总是忙前忙后,一会儿来撤个盘子,一会儿来倒个水,来的时候还不忘说一声“打扰一下”,经常是打断了曼丽的谈兴正浓。
“有一次闺蜜失恋了,我和她正在控诉渣男。结果服务员超级勤快,总往我们这边跑,我都不好意思大声说话,真想提醒服务员——其实你不用来了,我们就想聊聊天。你说,他都知道‘打扰了’,还一遍遍来打扰,是为什么呢?”
“看到会员的信息单散在桌上
我立刻就不想聊了”
口述:大伟
坐标:武汉
年龄:31岁
“有一次,常去的那家餐厅打电话给我,说周年活动,老顾客可以领取一份食材礼包。我还挺高兴。那天中午,特意去了一趟。因为店里比较忙,我就在前台等着。结果你猜我看到啥了?我看到一张表格,上面密密麻麻写着客户的信息,电话、生日、姓名,以及本次领取礼物的签字等。”
“我心里想:你们对待顾客信息,就这么随意的吗?我领了这个礼物,是不是还有什么套路等着我?”
“那天我的打赏
其实真的没有发自内心”
口述:小马
坐标:天津
年龄:25岁
“有一次去餐厅,用餐结束后,一个小妹妹服务员走过来,问我是否用餐愉快,我礼貌地点点头。结果她指着胸前的二维码,说——先生,如果感到满意,您方便打个赏吗?”
“其实她的服务没什么特别,也没有让我打赏的冲动。但是看她是个小姑娘,又主动开口了,我也不好意思拒绝,最后打赏了6.6元。后来走出餐厅,总有种被绑架了感觉。”
“我不想办会员卡
因为要填写好多信息”
口述:张张
坐标:上海
年龄:30岁
“很多餐厅都有自己的会员系统,一般情况,成为会员能有一些优惠。然而我每次都有些抵触。因为有些餐厅需要填写七七八八一堆信息,有的涉及隐私。”
“比如有的必须填写真实姓名,还要问职业、家庭住址等。有些信息其实完全没有必要透露。”
一段服务关系中
“边界感” 意味着什么?
大众点评被投诉,究其原因并非他们刻意泄露顾客的信息,而是在设计“可见好友的点评行踪”时候,忽略了人与人之间的边界感:即便关系再好,也不希望自己吃过什么、看过什么都被晒给对方。
同样的道理,顾客去餐厅就餐,顾客和餐厅之间,也存在着“边界”。餐厅就像一个能量磁场,适度的边界感,既让双方感觉自在,也是对顾客的充分尊重。
曾看过一个漫画:高端餐饮盛行的时代,每个包间都配备多位服务员,甚至达到了和顾客1:1的数量。顾客一举一动都在服务员眼中,反而让人难受。最后,顾客塞给服务员小费,请求她离开包间——这就是没有边界感而造成的不适。
好的服务关系,应该是“润物细无声”的,做好基础服务,适当增值服务,在顾客有特殊需求的时候给予专属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