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业界播报列表

郑志鸿:足迹遍天下的大师

[人物档案]

●姓名:郑志鸿

●年龄:50岁

●身份:

佛山保利洲际酒店中厨行政总厨

●威水史:

从业超过34年,担任行政总厨20年,曾在香格里拉等多家知名酒店集团任职,足迹遍布香港、澳门、北京、西安、成都等城市。

郑志鸿中等身材,精干机敏,人很随和,和他聊天也像与久违的朋友一样随意轻松。香港出生的他14岁进酒楼当学徒,80年代到内地闯荡,工作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最后却在佛山“安定”了下来。而令人羡慕的是,已经5 0岁的他看上去和30岁出头一般。交谈过后你会发现,他的经历简直就是粤菜现代简史。

14岁到酒楼做学徒

郑志鸿的父亲就是一个特别钟情美食的人,受父亲影响,郑志鸿从小喜欢美食,也喜欢制作美食,14岁那年,郑志鸿就在香港著名的金碧酒楼做了学徒。

“小时候很顽皮嘛,不好好学习,喜欢玩,跟同学打架,总之就是不听话。”郑志鸿回忆说,“后来升中试没考上,读不了初中,父亲拿我很头疼,说实在不行要把我送到英国去读书,治一治我顽皮的性格,我当然不愿意了。”于是郑志鸿在父亲不注意的情况下离家出走,在当时香港挺有名的金碧酒楼当起了学徒。

在酒楼做学徒,主要的工作就是打杂,从早上9点开始工作,一直到晚上11点才能收工,“很辛苦,每天都觉得休息不够,但我脾气比较倔,不喜欢被批评,所以我只能坚持把每件事都做到最好。”有趣的是,当时香港不允许雇佣童工,所以14岁的郑志鸿连收薪水都是拿现金,15岁以后才可以通过银行转账的形式拿薪水,遇到政府检查,他还要提前躲起来。

香港经济腾飞餐饮业迎来春天

虽然工作辛苦,但待遇并不差,郑志鸿回忆说,1977年进入厨师行业,酒店餐饮业的待遇还是很吸引人的,学徒每个月的薪水500元还包吃包住,当时一般的工人一个月也就是400来块钱。在其他行业做学徒可远没有餐饮业这般待遇。

当时正是香港经济腾飞之际,餐饮业也迎来了春天,郑志鸿在金碧酒楼也学到了不少本领,为他此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然而想要从一个学徒成为厨师,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现在做厨师是,只要你具备了这个能力,就会让你去做这个职位,有些本事是做到这个位子上再去学的,而我们那个时候不是这样,光学徒就有三个等级,当你能做的事情比现在的位子高很多了,才让你坐上去,例如让你做一个炒菜师傅,你可能已经具备了做主厨的能力。”郑志鸿说,首先是师傅要求严格,其次是当时做厨师非常讲究资格、资历,年纪轻轻做主厨几乎是不可能的。

当时很多从广州来到香港的老厨师,对粤菜市场把控的比较严格,通常师傅和徒弟会形成一个团体,每个小团体把控着五六家酒楼,所以这个时候的香港粤菜依然以传统粤菜为主。

坠机事件使新派粤菜崛起

“应该是1982年坠机事件,当时飞机上乘坐了很多老厨师,本来是去旅游的,不幸失事,结果全部遇难了,一下子失去了这么多老的厨师,这也导致年轻的厨师开始坐上大厨、主厨的位子。”一个偶然的事件,却对香港粤菜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年轻厨师开始不断尝试中菜西做,融合其他菜式做粤菜,并将其称为“新派粤菜”以区别传统粤菜。

此时的郑志鸿,早已从学徒升任为师傅位的“上杂”,主要掌管厨房的炖、扣事宜,然而喜欢学习的郑志鸿其实早已掌握了足够的“炒锅”技术,却迟迟未能升任炒菜师傅,不甘做“上杂”的郑志鸿认为从新派粤菜中能够寻找到未来的机遇,开始了对新菜的研发之路。“虽然上杂也算是师傅级别的了,待遇也不错,但觉得没有上升空间了,传统粤菜一直缺乏变化和通融,在香港,这一点尤其明显,所以就选择了跳槽。”

80年代赴内地推广粤菜

“1987年,有个朋友去北京发展,问我有没有兴趣,推广粤菜我当然愿意,于是就来到北京,在美心集团旗下的一家酒店工作。”郑志鸿和粤菜一样,初来到内地,有很多的不习惯,除了气候和饮食习惯,制作粤菜的材料让郑志鸿头疼不已。

“1992年的时候,我到西安一家旅游区酒楼制作唐歌宴,主要做一些粤菜,我比较喜欢吃鸡嘛,刚去到西安的时候,看到桌子上有一道粤菜———豉油鸡,马上夹了一块吃,马上吐出来了,那边的鸡肉有一种腥味,根本没法用粤菜的方式来做。”由于食材性质完全不同,所以在西安工作的日子里,经常为如何制作好美食而头疼,常常需要多次改进,才能让食物吃起来像那么回事,不过也正是由于此,让郑志鸿积累了丰富的处理各地食材的经验。

“所以别人问我你的招牌菜是什么?我不想回答,我觉得我说了不算,做出来别人觉得真的好吃,才是我的成功。”

成都创业遭遇挫折

经过多年的打工生涯,生性爱冒险的郑志鸿想到了创业:“90年代中期,粤菜开始在四川发展,只要你粤菜做得不错,一定火,于是我就拿着我几年的积蓄到成都开了一家粤菜馆。”

1996年中,郑志鸿的粤菜馆在成都开业,在郑志鸿菜馆所在的那条街道上,几乎都是粤菜馆。1997年,刚刚步入正轨的菜馆,却在当地“川菜回归”舆论以及金融危机的双重打压下倒闭了。

“那真的是我人生的低谷,整个人浑浑噩噩,1997年6月30日我回到了香港,距离香港回归只有几个小时的时间,我当晚就住在铜锣湾的酒店,看着香港回归放的烟火,居然都不知道为什么放烟花。”

经历了低谷后,郑志鸿重新开始了打工生涯,但性格中的不羁却并没有收敛,依然天南海北去工作,一次甚至为了义气而放弃三倍的薪水,跑去千里之外的西安工作。

[其人]

淡泊名利 从未参加厨师比赛

谁会想到,从业30多年的他没有一个名厨头衔,也未曾获得过厨师大赛的奖项,在厨师行业内,这也算是稀罕事。对此,郑志鸿说:“我不太喜欢那些,喜欢随性一些,名利的东西我看得很轻,集团举行的厨师比赛我都未曾参加。”

来源:凤凰网

欢迎五湖四海的朋友们互动留言!!!

 

扫码关注/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