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外卖界又“搞事情”了?
5月29日,饿了么在上海宣布获准开辟中国第一批无人机即时配送航线!送餐无人机正式投入商业运营。试运营期间,用户下单后平均20分钟就能收到热气腾腾的外卖!
此次饿了么获准飞行的无人机航线共17条,均位于上海金山工业园区内,合计覆盖面积58平方公里,服务100多家外卖商家。无人机将负责配送干线运输(即点对点的运输),约为全程距离的70% ,剩余环节则由两名骑手负责,一人将外卖固定在无人机上,另一人将餐品送达到用户手中。根据统计推算,每次无人机送餐的平均飞行距离约为2.2公里。
智能引发的思考:餐饮用人越来越少?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从智能点餐、买单到机器人服务员出现,再到今天无人机送餐的震撼登场,餐饮行业的智能化发展不断升级。机器代人、技术密集型取代劳动力密集型,已经显现出被越来越多的餐饮企业采用的趋势。
在这样的形势下,“人力用工”将何去何从?这不仅是每一位餐饮管理者需要思考的课题,也是所有餐饮从业者必须面对的现实。我们不禁要问:未来,餐厅还需要“人”吗?
结论:粗糙的服务将被取代
好“员工”用在餐饮经营的刀刃上
然而,对于餐饮行业来说,智能化并不意味着舍弃人工。餐饮服务的过程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会根据具体消费场景的变化而有所调整。顾客和机器相处VS顾客和富有情感的真人相处,显而易见,后者具备不可比拟的优势,也更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比如,当你走进餐厅,看到门口站着一个机器人服务员,它可能会用林志玲的温柔声音向你问好,但要它像人那样察言观色、体会你现在是冷是热、是想大吃一顿还是只想随便垫垫肚子,恐怕就没那么容易了。好钢用在刀刃上,只有实现机器与人力的协作互补,才能创造更大价值。
所以,行业里那些所谓的“无员工论”还真的不能全信。有些岗位可以被科技取代,有些还真的“取不得”。在科技逐渐入侵餐饮行业的背景下,从业人员必将面临优胜劣汰的局面。优质的、有温度的、具有价值的服务将越来越珍贵;粗糙的、没有变化的基层服务势必被取代。
对于从业人员来说:
①无特色、千篇一律的服务势必被淘汰。
②更多地提升服务价值,才是具备竞争优势的核心。
③餐饮服务的核心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关联”,顾客不仅为了吃饱,更是要满足一定的社交需求(尤其对于实体门店餐厅来说),一个再缜密周全的机器人迎宾,依然比不上面对面一声亲切的“欢迎光临”。
对于经营者来说:
①可以了解趋势,适当借势科技,但不要“一刀切”。
②无人机的投入使用,从侧面反映出顾客对于“配速”的要求在不断提升,平台推出无人机,从技术方面提高配送效率当然是好事。而对于外卖店家来说,提升后厨的出餐效率则是应该考虑的关键。“好马配好鞍”才能共同促进外卖行业更好的明天。
饿了么实现无人机配送,我们首先要点赞和鼓励,这不仅是一次创新,也为行业注入了新鲜活力。
当然,话说回来,“安全”二字永远是最关键的问题。无人机送餐航线沿途的品质监管、无人机操纵等均需要有专业人员监督落实,相信饿了么将在试运行阶段不断观察和优化,我们期待着无人机送餐更广泛地运用于餐饮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