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业界播报列表

“玩”烹饪“玩”出了个博物馆

各式各样主题的博物馆大家常会见到,厨师博物馆相信你一定还没怎么听说过。季淑芳,一位“玩”烹饪的中国烹饪大师,边“玩”边实现了自己的“烹饪梦”,开办了首家藏在社区中的“中国厨师博物馆”。

 

季淑芳师傅自1968年参加工作就从事了烹饪行业,从此便开始了烹饪收藏之路。早期他住在平房,在住宿条件并不宽裕的情况下,不顾家人的劝阻依然单独腾出一间小屋把这几十年收藏的美食书籍及烹饪器皿摆放在这里。后来,旧房拆迁,季师傅单独留了一套两居室搞收藏,并开设了这家做梦都想开办的中国厨师博物馆。季师傅笑着说自己是在“玩烹饪”,殊不知这看似轻巧的“玩”字背后隐藏了多少收藏之路上的坎坷与辛酸,也流露出季师傅打心底里对烹饪的了解与热爱以及对传承中华民族饮食历史文化的追求。   

 

“功夫不负有心人”,中国厨师博物馆现在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刘孟家园社区永久性免费为季师傅提供场地来开办中国厨师博物馆,丰台区党委宣传部、丰台区文化局、丰台区文物局、丰台区教育局、丰台区食品药品监督局也都跟季淑芳师傅有过合作,季师傅还自豪的和我们说到,学校的孩子们也要来我的博物馆参观学习了,孩子是国家的希望,应该让他们了解国家饮食文化的起源,了解祖先留给我们后人不可磨灭的饮食文化记忆以及薪火相传的匠人精神,做个有用的人才,为国家贡献一份力量。

 

大家心里一定有个疑问,为什么一定要开厨师博物馆呢?季师傅说:“民以食为天,我们每日离不开三餐,大家都知道饮食的重要性,但可能不清楚我们现在的饮食习惯是从哪里来的。我想把我们祖先留传下来的匠人精神继续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华民族饮食文化历史,也希望年轻的师傅可以过来参观学习,把老一辈厨师留下的宝贵财富继续传承下去,让我们国家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季师傅还说道,无论是谈历史还是聊烹饪,都欢迎大家来这里一起探讨、交流学习,以“馆”会友,广交朋友。

 

从商周时期的蒸锅、明代兰花龙双沿盘,到清代的食盒;从商代晚期的象尊鼎、春秋战国时期的兽面纹鬲,再到汉代的陶甗,厨师博物馆的烹饪器皿可谓琳琅满目。身为如此稀有的中国厨师博物馆,自然也要有“镇馆之宝”,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下这个最神秘的“宝物” ——铜冰鉴。铜冰鉴体型硕大、分量重、纯铜制品,做工上技艺求精,不易仿造。它起于西周,现代叫做冰箱。只看其外表,真的很难猜出它到底是用来做什么的。作为不可多得的青铜器,除了铜冰鉴,季师傅还收藏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兽面纹甗。岁月的淘洗让这些历尽沧桑的古代厨房器皿泛出了稀有且不可复制的孔雀绿,你会由衷的感叹古人智慧的结晶以及古代精湛的历史工艺。当然,除了收藏这些古代厨房器皿,季师傅还收藏了近三千多本烹饪书籍,无论是古代的、民国的、现代的还是海外的,在这里你都可以找到。

 

季师傅着重介绍了《满汉全席》这本书,这本书他收藏了四个版本:一本是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弟弟溥杰编写的,华夏出版社出版;一本是1959年成都商业局饮食中心出版的;还有两本分别是中国烹饪协会和中央电视台出版的。他说这本书是最准确记载满汉全席的制作方法及坐席位置摆放的书籍,在烹饪界很权威,意义重大。

 

从厨师鼻祖伊尹的“烹小鲜如治大国”、杂家著作《吕氏春秋》、清代袁枚的《随园食单》再到意义重大的《满汉全席》 ,从1968年刚参加工作,到现在整整50年,季师傅收藏的脚步从未停歇。翻遍了老北京的老书摊,跑遍了各种旧货交易市场,我们在中国厨师博物馆看到的不只是古人留传下来的匠人精神,还看到了一位真正热爱烹饪的餐饮人为此倾注的心血以及对饮食文化的传承、对匠人精神的传承、对中华民族烹饪精神的传承。

 

 


扫码关注/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