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陶陶居,厨师长一定要45岁以上的香港人。他们身上有一些品质、经验,是年轻人不具备的。
一个品牌,依赖传统手作、依赖厨师技术,并不是坏事。尊重、延续传统,认认真真做本质,即是最好的发展。
不要低估传统的力量,中华饮食几千年,能流传下来的,都具有极强的生命力。
正餐的壁垒就是技术,当别人模仿不了的时候,就有蓝海。每个人都想走捷径,走的人多了,反而就没有捷径了。
麦肯模式,把很多中餐都带沟里去了。陶陶居坚持正餐,拒绝半成品,“手作”正是这个品牌最大的魅力和核心竞争力。
很多人在开店之前,就想“模式”。而我想的是“传统”,不要老想着做大、复制多少家店,而做适合的就好。
采访尹江波的时候,他刚刚跑完一场42公里的马拉松。在很多人眼里,他是赫赫有名的“百马王子”,励志要用20年跑完100个马拉松;他也是广州田径协会马拉松俱乐部会长,带领员工参与全民健身。然而,当聊到拥有137年历史的陶陶居,谈及自己“拿下”了广州现存最老的餐饮品牌,他更希望得到的评价是——扎扎实实的正餐经营者,老字号传统品牌的发扬者。
他很喜欢“正餐”二字,在他看来,正餐是骨子里追求的东西。“正餐”和“手作”相连,虽然没有一本万利的“模式”,也没有一炮而红的“网红命”,然而,这正是“正餐”不可比拟的魅力。
食尚陶陶居董事长尹江波
壮士断臂,坚定不移
尹江波:不做餐饮古董店
坚持正餐,发扬手作
别人模仿不了的才具价值
尹江波:餐厅那么多,好吃的太少
三个结合
老字号开进核心商圈
尹江波:做品牌,要考虑可持续发展


舍得环境投资
精致背后,盈利是底气
尹江波:透过环境才能看品质
环境、出品、服务,这三个老生常谈的餐饮元素,在尹江波心中,环境是最不可忽视的。他举了一个例子:很多路边摊口味做得很地道,但是我们不想进去,环境就像敲门砖,没有这个,就等于没给顾客走进门的理由。为什么要吃饭?对大部分人来说,是社交需求。尹江波相信“颜值”的力量,这就像男女朋友谈恋爱,“有感”才能进一步了解。
陶陶居的装修成本不低,比如800平方米的正佳店前后共投资了930万。尹江波请来的设计师,是地道的西关人。“他对于这个品牌有不一样的情怀,你在我们餐厅里,看到的满洲窗、西关红色角门,这些都是广府文化的缩影。我想把这种‘经典’的感觉,结合都市的时尚,尤其是和都市年轻人进行匹配。”尹江波说。
两倍工资,
请45岁以上的香港师傅
尹江波:一切为了更好的传承

在陶陶居,各店的厨师长一定是45岁以上的香港人,尹江波以高于香港本地2倍的工资,将他们聘请到陶陶居。尹江波坦言,这样看似较真的条件,其实背后是他对于品质的严苛。在接手陶陶居以后,他耗时数月,寻找有经验的粤菜大厨,一方面希望做出真正的老广经典味道,另一方面他对于大厨的“匠心”方面有很高的要求。“我请的并不是一个身份,或一个噱头,或者所谓的‘大师’,我请的是真正能理解陶陶居、并和我一样想把这个品牌做好的合伙人。”尹江波说。
他向记者介绍了现在的总厨,近 60 岁的人,仍在一线亲自掌勺,不仅经验老道,更是有年轻人不具备的匠人精神。
现在很多老板都在谈“去厨师化”,其背后的原因是怕被厨师“绑架”,问及这一点,尹江波笑着回应记者:做企业,最需要考虑的是是否有未来,是否可持续。其他的问题,都不是要害。技术、人才在陶陶居是十分重要的,我们不会在这方面节省,反而会投入更多。我舍得花高薪,其实是我在筛选人。

一天5市坪效高
全天候营业走流量
尹江波:到我这里吃饭,要限时
全员健身
年终奖和马拉松奖牌绑定
尹江波:每个重大事件,老板和员工永远在一起
在陶陶居用餐,总能在服务员中发现气质不凡的“俊男靓女”。不仅状态很好,服务也专业细致。尹江波告诉记者,由于自己热爱跑马拉松,他也要求全员共同参与健身,针对基层员工,每半个月组织一次户外团建活动,比如爬山、骑行、跑步;针对经理级以上的员工,甚至连年终奖,都和马拉松奖牌的数量所关联。这是尹江波独特的管理方式,健康分为身体和心灵,尹江波希望从身体素质的提升入手。
此外,每个高管,每周必须去店内完整地工作一天,这个“完整”,指的是从早晨收货到晚上收市。他认为,这是了解一线和员工最直接的办法。“和员工站在一条线上,才有可能真正理解。”尹江波说。其实,每家店开业之初,尹江波自己也会变身“咨客”,亲自为顾客服务,这对于很多身家过亿的老板来说,很难做到。
这就是尹江波,毕业于中国人民警官大学、中山大学工商管理硕士,也是陶陶居的掌门人。他说话不紧不慢,语气中带有马拉松“老炮儿”的坚韧气质。问及未来,他说“坚持做正餐”,并关注专门的菜系,比如近期发展的新品牌“渔工”就是专注顺德菜。他说:“未来一定属于‘专业’人士。这个道理不仅适用于餐饮行业,而适合各行各业。”
烹饪绝技培训、餐企团队培训、企业内训导入、《餐饮经理人》、《烹饪艺术家》杂志订阅、2018年东方美食采购展展位、中国吃网广告电话(微信同步):13331083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