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业界播报列表

李悦忠:50年从厨之路

今年已经67 岁的李悦忠从厨已经整整50 年了。
 
1964 年入行,17 岁进入北京和平宾馆后就拜陈胜为师
1972 年就成为了外会班的负责人,可以独当一面的承担各驻华使馆的外会任务。
1982 年,李悦忠成功考取了中餐技师,被组织任命为和平宾馆的厨师长,一代名厨渐露锋芒。
1984 年,李悦忠带领另外两名厨师组成烹饪小组,参加第一届西班牙马贝尔亚世界烹调节。
1986 年起就担任了“北京市工人技师考评委员会”委员,负责特级厨师的考核鉴定工作,成为了当时的十大评委之一。

1987 年优秀厨师证书
之后历任:
北京市旅游局首期饭店管理集团行政总厨;
中旅大厦餐饮部经理;
最后在渔阳饭店担任行政总厨,直到退休。
退休后的李老依然没有离开厨房,给多家餐厅担当顾问进行指导,如北京故宫博物院紫禁城建福宫御膳。

一切缘起还是要从北京和平宾馆说起
17 岁的李悦忠毕业后就被分配在了和平宾馆,拜当时“四大名厨”之一的陈胜为师学习厨艺。
在和平宾馆,李悦忠一干就是28 年,从打杂干粗活开始,李悦忠跟随陈胜学习粤菜,几年后李悦忠的基本功出类拔萃。
为了更好的提高厨艺,师傅帮助李悦忠从西院的广东厨房协调到了东院厨房,在那里李悦忠又开始跟随吴行官、何宝均、邱兆庆见识更广阔的菜系。
吴行官原来是丰泽园的老师傅,何宝均则来自玉华台饭庄。李悦忠在二人手下工作了十多年,深得鲁菜和淮扬菜之精髓,此外,他还像邱兆庆学习西餐。
【和平宾馆】
是当时的八大饭店之一,位于王府井金鱼胡同,原址是清末重臣那桐的府邸,人称“那家花园”。
1952 年为了接待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的代表,政府在“那家花园”原址上兴建了建国后的第一家饭店和平宾馆。
郭沫若题写馆名,齐白石以和平鸽为题材画了店徽。

李悦忠:师徒情深
李悦忠入行进入和平宾馆后就拜陈胜为师,二人师徒如父子,在厨艺上陈胜对李悦忠倾囊相授,在生活上李悦忠则为陈胜养老送终。他们二人早已超越了师徒之情。


四大名厨之陈胜
建国初期的四大名厨有范俊康、罗国荣、王兰和陈胜。
【陈胜】
是广东新会人,生于1901 年,11 岁就开始学徒。擅长粤菜,曾在上海、天津、北京等地工作。
1949 年北平谈判时为中共代表团服务,获得叶剑英赏识,建国后被聘为政务院外事厨房主厨。
后组建和平宾馆,并担任厨师长,期间曾为周恩来、刘少奇、宋庆龄、胡志明等中外领导人设宴主厨,并受到好评。
1978 年去世。
陈胜一生只收了高运祥和李悦忠两名徒弟。

李悦忠:无数次服务国家领导人和各国外宾
在跟随陈胜学徒的时候,李悦忠便常常和师傅一起去叶剑英的家里为其宴请宾客朋友,天长日久,彼此十分熟悉。
后来他还经常为杨尚昆、习仲勋、王光英等国家领导人服务
李悦忠在工作期间,还要经常为外宾服务,美国前总统福特、基辛格都对他的菜赞不绝口。

西班牙之旅
第一届西班牙马贝尔亚世界烹调节,在开幕式上,李悦忠表演的中式烹饪在当地引起了轰动,各大报纸纷纷予以报道。

烹调节期间,正赶上时任国家主席的李先念携夫人林佳楣访问西班牙,本来想用西餐来举行答谢宴的主席临时起意,改为让李悦忠来筹备一场中式30 桌宴席酬谢西班牙国王和王后。

西班牙王后曾来中国品尝过清蒸鲥鱼,一直念念不忘,西班牙国王则想吃北京烤鸭。

为了满足国王和王后的愿望,李悦忠就地取材,鲥鱼用鳟鱼代替,不适宜做烤鸭的西班牙鸭子做成了五仁香酥鸭,另外还烹制了栩栩如生的百鸟归凤巢等菜品,中式烹饪震惊四座。
宴会快结束时西班牙国王和王后执意要见一见幕后厨师,并对李悦忠等表达了感谢。国王和王后接见厨师,这在当时的西班牙还从来没有发生过。

李悦忠:如何看待传统与创新
菜品不能不创新,停滞不前不符合菜品的发展。
李悦忠心中的菜品创新之路
传统的味型,经典的菜品最好不要变,但是现在贸易往来很方便,原料和调味料都越来越丰富,这些可以加入到菜品中,八方菜系互相融合,西餐烹饪方式也可以借鉴。


1978 年,李悦忠参加烹饪比赛,当时制作菜品的模具很少。
一般做素海参都用漏勺来为海参刺塑形,不满现状的李悦忠临时起意,开始自己用木头来雕刻模型,木头挖空刻好后再用钉子扎洞。
素海参由绿豆粉、发菜等调味后填入模具中去蒸,蒸好再烧,不仅味美,而且形状惟妙惟肖。
过了三十多年,如今这副模具已很少用,然而从它身上却可看出李老当年的钻研和执着。
 
我的从厨感悟
1. 技术来不得虚假,要练好基本功就得有四勤:嘴勤、眼勤、手勤、腿勤。
学问,学问,不懂就问,这样才能有益菜品。
2. 为人应该低调,不要膨胀自满,不要浮夸,言过其实。
学海无涯,艺无止境,一定要记住能人背后有能人,天外有天,知无涯,活到老学到老。
3. 对待朋友要诚恳,要老老实实做人,工作要勤勤恳恳,踏踏实实,不能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在一个企业就要把那个企业的工作做好,不要总跳槽。
4.对于荣誉应该看得淡然一些,不要因为荣誉而沾沾自喜、不务正业。
我觉得厨师的正业就是做饭,至今我也没有放下,现在依然经常亲自掌勺,练武讲究拳不离手,离开手就生。
5. 至于带徒弟而言,我觉得可根据每个人能力的大小,可多可少,但收徒我最看重的还是他的人品。

来源:名厨网

欢迎五湖四海的朋友们互动留言!!!

扫码关注/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