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业界播报列表

菜单:顾客就餐的第一“入口"

“你知道一份好的菜单有什么讲究么?你相信菜单的设置直接影响餐厅的经营状况么?调整价格、推新品、减菜单……其实这些都可以归结为菜单变革。菜单不仅是下单导航,也不单是菜品介绍,其实是告诉消费者,你到底卖的是什么?”

很多人觉得千禧一代们很“花心”,去餐厅吃饭时油放多了嫌腻歪,放少了嫌清汤寡水;装修档次高嫌人家土豪,档次低了嫌人家low;音乐太大声嫌吵,太舒缓嫌不够刺激。

也有人觉得get到他们的点并没那么难,一份舒服的菜单、桌上一束好看的花,甚至流畅的网速都可能成为他们常来一家餐厅的理由。

所以我们该如何“再设计”自己的菜单,好让千禧一代们愿意花时间多在店里坐坐呢?这几个菜单调整的新方向你不妨看看。

1、菜单是“入口”

好的菜单是一场优秀的桌边营销,对于引导顾客消费,提升客单价以及特色展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份菜单,首先要让顾客主次分明的了解这家餐厅的特色,在这个基础上可以再寻找产品营销和品牌推广的更多可能。

2、餐厅转型请变一下菜单

产品永远是餐饮业竞争的核心,餐饮业转型调整,营销方式变化、装修风格调整,品牌故事挖掘……其实餐饮企业首先应该做的转型调整是菜单。通过菜单减法进行产品聚焦;通过优化价格定位降低成本;通过增加菜单的设计感提升顾客好感度;甚至是通过菜单实现与顾客的互动。要知道,菜单的故事比我们想象的更加丰富。

3、不要轻易尝试电子菜单

电子菜单是一股潮流,但请不要轻易尝试,这里边尚存在很多的坑。教育成本高、品牌形象不突出等问题都需要在尝试电子菜单之前考虑清楚。更需要提到的是,电子菜单的软硬件技术尚不成规模,不小心的尝试甚至有可能无故增加后厨的压力。

餐饮发达程度至少领先中国15年的日本,“聚焦”特质尤其明显。像什么拉面专门店、寿司专门店、米饭专门店......几乎80%的日本餐馆走的都是单品路线,且日本餐厅的菜单多以单页形式展现,菜品种类并不繁复。而近几年,这种形式在中国也逐渐活跃。

可观察到的是,巴奴毛肚从过去菜单上的100多道菜压缩到了30多道;

望湘园在两年间将菜单上120多道菜压缩到了69道;

杨记兴臭鳜鱼将原本200多道菜品压缩到了39道;

和合谷只保留了6款经典产品,并每月推出1款创新口味,开启了“6+1”的菜单新模式

“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儿”是我近期听餐饮掌柜们最常说的一句话,它要求企业必须聚焦于一点,专注并将其做出特色。它既可以表现为餐厅面积的压缩、员工数量的压缩、装修设计元素的压缩,也可以放到菜单上表现成品类缩减的样子。

表面上菜单品类数量的缩减,其实是背后产品结构的调整,所以必须做到菜单表现形式与产品线的一致。

 来源:掌柜攻略

扫码关注/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