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业界播报列表

童辉星:苦练“十八罗汉佛跳墙”真功

餐饮这个行业很苦,但乐在其中。“我这一生都挺顺顺当当的。”

童辉星对自己的评价,只有简简单单的一句话。采访童辉星,其实很难获得“令人惊艳”的回答——他话少、低调,但力量都藏在后面。

第一次与他相见,如果不是事先知道他的大名,你绝不会联想到眼前这个背部微驼、总穿着件青褐色夹克的老人,竟是中国烹饪协会名厨专业委员会副主席、国宝级烹饪大师、闽菜掌门人童辉星。真正的大师总是这样,给人的感觉平淡朴实,没有一丝架子。但提起成就来,却常常能将人惊得目瞪口呆。

 

一样样稀松平常的食材,在他的手里,会幻化成一道道令无数食客魂牵梦萦的美味佳肴。“绿带鲟包”、“金枣牛蛙”、“凤吞鱼肚”、“出水芙蓉鸭”,都是他的拿手好菜。

在这诸多菜肴中,尤为令人惊艳的要数那道“十八罗汉佛跳墙”了。

上世纪九十年代,素来清淡的闽菜“十八罗汉朝观音”日渐式微,善于开动脑筋的童辉星将其与闽菜传统名菜“佛跳墙”结合起来。

倘若不是有着确切的把握和极深厚的烹饪功底,以童辉星这样认真谨慎的性格,是绝对不可能挑战“佛跳墙”这道传世名汤的。

童辉星与烹饪的故事,要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说起。

中学毕业的童辉星,被分配到厦门市交际处,从此与这里有了不解之缘。

起初他不过是前台的一名服务生。没多久,他就清醒的认识到自己并不适合这份职业,“我天性好动,但前台拘束太多,一点也不自由。”

好在只待了三个月,主管采购的管理员就把童辉星调到了食品科,负责整个交际处食品原材料的采购工作。

童辉星手脚利索,又十分勤快,每天蹬三轮车采购完之后,便到厨房里给大厨们做小工,择菜洗菜、杀鸡宰鱼、收拾厨具,他样样都抢着干。

领导的眼睛是雪亮的,童辉星的勤快、麻利都被交际处的领导看在眼里。

那时的交际处有三个招待所,第二招待所(现鹭江宾馆)需要从童辉星所在的第一招待所调集人手。领导们第一个想到了童辉星,便将他暂时调到了第二招待所工作。

与童辉星一起调到第二招待所的,还有福州菜大师胡西庄和闽南菜大师陈如琢,也就是童辉星一直念念不忘的两位恩师。在两位恩师的指点下,童辉星在烹饪这条道路上越行越远。

“餐饮这个行业很苦,但乐在其中”,这是不久前泉州举办“海丝美食盛宴”开幕式上,童辉星讲的让人印象特别深刻的一句话。

人们常说,能够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是件极其幸福的事情。童辉星也的确够幸福,而且这一幸福,便是五十多年。

“当你看到那些原料、那些菜,通过你的手,变成一盘盘美味佳肴时,多有成就感呀。”

过去,餐饮界相对封闭,不同菜系间常常存在隔阂,暗中较劲不配合的事也时常发生。然而,胡西庄与陈如琢两位大师却能很好的相处,这与两人共同的徒弟童辉星有着极大的关系。

两位师傅教给他的,除了认真做事外,还有踏实做人。不论什么时候,都应该踏踏实实,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师傅教做菜的时候,通常都只是讲一遍,如果听不懂必须马上问,师傅会不厌其烦得给你讲。但有一条戒律,就是绝对不能不懂装懂。”

迄今为止,童辉星已有五十四位徒弟。他说:“教不严,师之惰,每收一个徒弟,意味着肩头上又多了一份担子。”

来源:好食记、百度

扫码关注/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