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班牙中餐馆进入了消费旺季。(资料图片)
随着五月的到来,西班牙开始进入夏季时节,不少华人餐馆迎来了消费旺季。不过,在宾客盈门,餐企老板们信心满满的同时,“人手紧张”、“招工难”、“稳工难”这一老生常谈问题依然存在。
“不是我们挑工人,而是在被工人挑”
“跑堂、洗碗工、厨房这些岗位长期都要招人,从春节过后就开始刊登招聘广告了,但是来应聘的人仍然很少。”在瓦伦西亚经营着一家 WOK 餐馆的小王表示,因为店面不大,所以平时他老婆和另一个亲戚两个人就可以应付,他自己和另一个工人负责厨房,“现在经济不好,做 WOK 利润也薄,很难再多雇佣一个固定的跑堂和洗碗工,而周末生意一忙,就急需有经验的周末工,如果没有经验,愿意学习的也可以,不过一定是要长期做的。”小王说,“为了留住人,店里周末工的工资已经很不错了,而且一周一结算从不拖欠,但即便如此,周末工还是很难找到人。”
据了解,很多华人餐馆为了招人,都经常会拜托身边的亲友打听。在瓦伦西亚,还有一些老板会在市中心的中国货行贴一些小广告,但由于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等原因,招聘情况并不乐观。当地经营一家酒吧的老板小陈就表示,“现在不是我们挑工人,而是在被工人挑。”其他很多酒吧也都存在类似的情况,“主要还是因为普遍工资不高,而且很辛苦,周末有时要做到凌晨一、两点才下班。还有就是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在酒吧打工,而更愿意去待遇更好的餐馆或是别的地方。”
刚刚辞掉餐馆周末工的留学生刘洁表示,做个两个月,感觉实在太累了,别人周末都出去玩,我还要端盘子,晚上经常需要忙到1点多才能下班,第二天累得腰都直不起来。她说,“不想再干了,看看能不能找别的工作。”还有一些人则认为,在餐馆打工是“不体面”、“伺候人”的工作。
与其在欧洲打工,不如回国
经济不景气也让华人离开西班牙有了“推动力”。受到金融危机和欧洲央行量化宽松政策等影响,欧元大幅贬值,这使得华人的收入也打了折扣。另外,当地执法部门对黑工及非法移民的打击,也在某种程度上造成华人劳动力短缺问题。据报道,近些年来,西班牙执法部门对雇佣非法移民的检查和处罚逐渐加强,这也给华人餐馆招工增加了压力。
新的商机也“拉动”了华人的离去。年末岁初休假回国过年时,许多华人不仅了解到国内目前的用工情况,也有机会接触新商机。一旦谋求到更好的发展机会,华人会选择回国,甚至还有些选择到南美等地区发展。
据报道,曾靠出力打工的华人如今有的已经回国,也有的做起了老板。而尚在成长阶段的华二代、华三代又不愿从事苦工。因与长辈的成长背景和受教育程度不同,他们在新的行业中谋求新出路。
▲ 西班牙的中餐馆越来越难招到合心意的员工。(资料图片)
员工要求高,老板也不好过
随着华人“用工荒”的加剧,物以稀为贵的打工者也越来越开始认识到自己不同与以往的价值。在维护自身权益日益变得理直气壮,甚至还提出了更多要求。
马德里一位华人餐馆的老板抱怨说,自己雇用了三个工人,不仅保险是六个小时的“全保”,而且在“管吃,管住”的福利待遇上也是极尽优厚,特别是在吃上,几乎是餐馆里有什么,工人就可以自己随便做着吃什么,这在以前用工的时候,都是不可能的事。
对于碰到了这样的工人,这位华人老板感叹说,自己真不知该怎么办。在过去,他会一起炒掉三人,重新再招,并且还可以有很大的挑选余地。但现在如果把三个工人都辞退的话,很难在短时间内招到新人,这样便会影响自己的生意。可是留着这三人的话,对方对工资和加班斤斤计较的态度,以及联合对付自己的做法,都让其无法接受。
卖不起中国菜,换亚洲菜吧
日益严重的“用工荒”却给海外从事餐饮工作的华侨带来不少影响。另辟蹊径、转变经营、主动融入……部分华人餐馆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华侨留正伟的快餐厅里,三位厨师都是越南人。“工人比较紧张,我们店请的基本以越南人为主。越南人学得快,学普通话很快的。”留正伟说。
除了招工找亚洲人之外,有的中餐馆将菜式也改为了亚洲菜。从原来单一的中国餐变为日本餐、蒙古餐等等,从而在扩大经营范围的同时,也拓展了用工范围。
不少华人商家也表示,他们并不喜欢雇佣来自其他国家的移民员工。由于思想观念和对工作时间、工作方式的理念不同,这些华人商家目前还不太看好与非华人员工的合作。最理想的是菲律宾及印度籍的员工,因为这些国家地缘与中国相近,一些观念很相似,一位雇佣过其他国家移民的意大利华商表示。
不少华侨都将以往单一经营模式的中餐馆转变为主打快餐的连锁店,降低技术含量,模式化经营。
“我们现在做餐馆也要改变一种方式,就是做这种连锁、快餐形式的,这样我们用工就好找,就是一个模式摆在这,让他们按这个模式做,对大厨的要求不是很高。”华侨单永健介绍说。
越来越多华侨则开始更加主动积极地融入当地社会,通过交流消除误会,减少摩擦,赢得了当地人的认同,通过不断的沟通树立自己的口碑。
文章来源:华舆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