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今天想借鉴的并非是宜家餐厅的经营门道,而是其同样享誉粉丝界的会员玩法。宜家的会员制度是标准的“0”门槛,然而制度本身对消费者非常有吸引力,从而形成了一种让大家像逛菜市场一样逛家具城的惊奇“景观”,从这点来看宜家真是个心计boy。
作为对比,我在文中引入“山姆会员店”和美国最近爆火的沙拉品牌“sweet green”的例子,为什么呢?当然是对比一下有无门槛的会员机制的不同玩法,我以前一直觉得会员机制一定是要有门槛儿才能有针对性,现在呢…….(请耐心看完本文)。
山姆会员店就像是会员们的采购代理
不同玩法大PK,会员制度哪家强?
1、宜家门槛:0元
想要入会宜家,粉丝几乎不需要付出任何成本,以前是在服务区填一张资料表,经常可以看到顾客拿着宜家出品的小铅笔头在埋头填资料,现在宜家还怕顾客嫌麻烦,摆了几台电脑在那里,手动敲一些身份信息进去就可以了。粉丝权益:
A、分类营销记录
会员消费记录,为顾客提供个性化的营销信息。比如顾客在宜家买了沙发,宜家就会发短信给他相搭配的地毯的信息。背后是销售部与会员中心保持双向沟通信息,运用到餐饮行业,就是菜品研发部与市场部之间自动的信息联结,新上了功夫鱼?那赶紧看看以前有哪些顾客点了清蒸鲈鱼。
B、店中店
宜家会在门店一个小区域设置会员店中店,里面的商品以旅行用品居多(背包、雨伞等等),会员可以在其中以会员价购得商品。
宜家的会员卡
C、会员杂志和家居装饰讲座
每周有内容不同的家居装饰讲座,有设计师单独指导。会员们还会获得宜家赠送的家居装饰知识手册,里面有关于家居颜色搭配的方案等等,总之就是帮顾客看出自己房子有什么问题,从而赶紧上宜家买买买,换掉现有的不和谐因素。
核心逻辑:
消费者可以在宜家通过自助录入个人信息办理会员卡
2、山姆会员店
门槛:260元
会员每年支付260元会费(2016年以前为150元),就可以进店购物,享受一切服务。粉丝权益:
A、低价策略核心逻辑:
有锁定的顾客群体,并且顾客付出了成本,我需要为这些顾客提供有区隔的服务与体验。3、Sweetgreen
门槛:100美元-2500美元
白色级别:消费100美元/年粉丝权益:
白色:生日免费沙拉,app下单会自动捐赠1%到sweetheart所属慈善机构
金色:免费的礼物,免费的试吃品鉴邀请
黑色:以上全部+免费的音乐节邀请门票,无需排队的购物体验,被像家人一样对待的尊享感觉(时常的email沟通,甚至会去你家里拜访)
会员积分越高,级别就越高,会对应不同福利
核心逻辑:
sweegreen的沙拉
玩法各异,逻辑相通
宜家不收会费,对会员没门槛,但是也有大量顾客纷纷前往。山姆会员店作为中国收取会费超市的先驱,入华20年以来首次将会费从150元/年调至260元/年,很像餐饮业办卡(充值/买卡)打折的模式,是一种标准的对于会员的初级筛选方式。而火爆的沙拉品牌Sweetgreen则进一步将会员分成了3级,最高级别会员需每年在该品牌投入2500美元才能享受相应服务,在餐饮业可以说是非常高的准入机制了,反而让大量顾客趋之若鹜。三家的会员准入机制相去甚远,但是生意都还不错,为什么?
攻略
“会员是品牌发给粉丝的身份证,当你无限度降低自己的会员门槛时,别的品牌却在依靠会员准入赚大钱。不是你的策略错了,只是你还不懂会员运营。”
1、会员不该只是“打折”大部分餐饮品牌的“会员”都和“打折”二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真正的优秀的会员体系不仅是让用户感觉到实惠,更重要的还有品牌认同感。这就是为什么有人敢向会员收费,一方面它确实可以提供更多的服务,另一方面,它给了你一个思考时间让你去思考是否认同这一品牌并为之付出。
2、办卡不等于会员会员和品牌之间不该只有金钱关系,虽然任何会员设立的最终目的都是“导向购买”,但会员与购买之间的距离似乎不能太短,否则用户的粘性反而大大降低。回看你的品牌,一般来说充值会员有80%都是僵尸。而真正的会员是需要我们花些心思去运营,而非得到实惠那么简单。
3、会员的真正门槛是“品牌”一个消费者对品牌是否认同应该是未来会员制的最重要决策依据。忽视对于品牌打造而盲目建立会员制度必然出现“僵尸粉”。就像当星巴克会员拿出带有自己名字的金色“星享卡”的那一刹那,他的内心绝不仅仅是希望获得一杯赠饮那么简单。
文章来源:掌柜攻略 作者:褚秋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