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于2004年和2009年两度赴毛里求斯,让湛江菜走向国际舞台;他精湛的厨艺和高超的蔬果雕刻技术融汇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让外国政要惊艳称赞;他还让中国书画艺术在毛里求斯绽放异彩。
现在,他回到家乡,为湛江烹饪界培养更多人才,致力于湛江烹饪业的发展。日前,记者与“中国烹饪大师”、湛江市厨师协会副会长潘木鲜面对面,聆听他在异国他乡的精彩故事。
潘木鲜在毛里求斯国宴上的作品
15斤红萝卜雕“双龙戏珠” 赢得满堂喝彩
潘木鲜是廉江横山镇人,自小就随当上特级厨师的叔叔学厨艺,1994年跟师入行,在茂名一家酒店当厨师。4年后,他出师成为大厨,2001年取得了高级技师职称。
2004年,在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下,他机缘巧合来到毛里求斯路易港东方美食园当大厨。凭借出色的厨艺,他成了中国驻毛里求斯大使馆的“御用”厨师。在毛里求斯期间,他平均每年接待十多个来自中国的代表团。
2008年8月,毛里求斯国宴招待会。潘木鲜正是这次的国宴宴会的主厨,每一道菜都经过他亲自构思和搭配。当一盘高约60厘米的蔬果雕刻“双龙戏珠”被端上来时,所有来宾都为之眼前一亮:只见两条赤龙盘旋而上,欲一飞冲天,整个雕刻栩栩如生!盘子上还用巧克力写着“弘扬中国文化”几个汉字。与会来宾无不为这道菜精妙的构思、高超的雕刻技术啧啧称赞,会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原来,为了准备这盘“双龙戏珠”,潘木鲜从前一天晚上9点就开始忙活了。他用了七八个小时,将15斤红萝卜雕成了一座“双龙戏珠”。大功告成时,已是第二天凌晨四五点,他只匆匆睡了两个小时便又起来上班了。
因材调制不同口味照顾好客人的胃
大使馆的工作人员每周至少有三四次吃潘木鲜做的菜。因此,他对每一道菜的品质都严格要求。“有些客人连续几天都来吃饭,那么每天的菜式就都不能重样,还要注重每道菜的营养搭配。”
从入行至今,潘木鲜已当了20多年大厨,他一直坚持自己做菜的一个原则,那就是做菜以健康为主,不用食品添加剂,“自己不吃的东西,我坚决不给客人吃。”
平时,他喜欢与各种各样的客人交流,了解他们的口味。
“在毛里求斯,有华人、英国人、法国人、印度人,还有其他不同种族、不同信仰的人,他们有不同的饮食习惯和口味。怎样做到适应不同人的不同口味,这个很讲究,也很不容易。”潘木鲜告诉记者,他除了了解来吃饭的客人的国籍、习性、级别之外,每天还要到菜市场逛上几圈,了解当地有什么当季的食材。
“天下烹饪为一家。”潘木鲜说,饮食最重要的是根据客人的口味来做。因此,每次得知有代表团来吃饭时,他都会提前了解代表团的客人和他们的口味。有时候众口难调,他就准备了辛辣、清淡、浓香等各种口味。
“比如说,广东菜最讲究原汁原味,印度人不吃牛肉,回族人不吃猪肉。毛里求斯当地以鸡肉和冰鲜等食材为主,有些做中餐所需的原材料在当地没有,就要及时调整,利用当地的材料,烹饪出带有中国风味又具有不同民族特色的菜给顾客吃。”潘木鲜说。
由于潘木鲜对烹饪精益求精,待人接物真诚友善,很快就在当地有了一定的名气。许多客人吃过他做的菜之后,都和他成了好朋友。中国文化中心的华人还常常向他请教做中国菜的技巧。

毛里求斯当地法文杂志刊登潘木鲜厨艺的专题。
当起“文化大使” 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潘木鲜不仅是一个大厨,还是一个爱艺术的大厨,他在烹饪界造诣颇深,也能“玩转”书法和雕刻。在国外的几年,他不仅把粤菜特别是湛江菜的特色带到了毛里求斯,还当起了“文化大使”,把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艺术传到了当地。
潘木鲜从小就喜欢书画艺术,1992年初中还没毕业,由于书画作品达到了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招生的要求,他顺利进入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深造,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从事厨艺这些年,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兴趣爱好,而是将中国的传统书画艺术之美巧妙地融入了厨艺当中,他出品的每一道菜,都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到了毛里求斯之后,他做的菜品都带有浓郁的中国传统艺术气息,广受当地客人青睐。
在国外的生活比较休闲,工作之余,他就挎上相机、带上纸笔周围去拍照、写生,还从毛里求斯当地买来中国的“文房四宝”,拿出从家里带过去的宣纸,练上几个小时的书画。
潘木鲜娴熟的雕刻刀功常常让外国友人惊艳不已。行内有句话:“十年砧板十年镬头”,入行20多年,潘木鲜一直精益求精,不断提高雕刻刀法。在带徒弟时,他自己更是以身作则,“‘勤’对于一个技术员来说是最重要的,一个人无论在哪个行业,都是学无止境的。”潘木鲜说。
情牵家乡致力湛江烹饪业发展
2011年,潘木鲜回到祖国,回到了魂牵梦萦的湛江,致力于湛江烹饪业的发展。
在2014湛江世界粤菜厨皇精英赛中,他的作品获得“果蔬雕刻个人特金奖”,他也斩获了“湛江名厨”的称号。2014年,他获得广东烹饪协会授予的“广东烹饪名师”称号。2015年6月,中国饭店协会授予他“中国烹饪大师”的称号,据了解,目前由中国饭店协会评选的“中国烹饪大师”全国约有100多个,湛江仅有5个。去年12月,他取得了中式烹调师技师资格。
去年,美国希尔顿酒店在毛里求斯开分店,想聘请他当大厨,但是他希望为湛江烹饪餐饮业的发展多出一份力,多培养几个人才,于是放弃了这个机会。现在,潘木鲜的学徒已有300多人,他们将湛江菜推广到了全国各地。
湛江是“中国美食之都”,也是“中国对虾之都”,湛江应该如何进一步将这些“国字号”招牌擦亮?面对记者的提问,潘木鲜说:
“你到一家酒店吃饭,什么最吸引你呢?首先是食材、菜品,要做出湛江的特色,湛江菜的特色就是讲求原汁原味。其次是环境,吃饭其实就是享受环境的。”他认为,小至餐厅的环境,湛江的食肆布局在海边,这是天然环境;大至城市环境,旅游和美食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现在湛江的城市干净整洁,绿化率高,吸引了很多游客来旅游,自然也吸引了更多来此寻找美食的客人。“外来游客越来越多,发挥湛江原有的食材,做出富有湛江风味和特色的菜品,湛江的美食招牌自然越做越大。”
文章来源:湛江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