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业界播报列表

孔健:痴情特色美食 她有错吗?

蜀者,天府蜀国,因火锅之美味,名扬于天下;孔健者,弱女子也,酷爱美食,因将火锅带入江淮大地,第一个玩起特色美食之概念,而称王饕界,成就蜀王美名。

受蜀王餐饮集团成功的启示,创始人孔健依然执着于特色美食,打出“味择天下,回报于民”的大旗,完成了由一个小饭店向一个现代餐饮集团的蜕变。

 

 火锅起家

尽管现在的蜀王已经远远不止火锅这一种业态,在合肥百姓的心目中,说到蜀王集团,人们习惯于把蜀王和火锅画上等号,蜀王火锅在人们脑海中已经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追溯到多年以前,人们可能还依稀记得,蜀王刚进入合肥市场的那段日子。很多人吃了蜀王火锅,真觉得此乃人间难得美味,于是争先恐后找去品尝。因此,蜀王门口出现了合肥餐饮业从来没有出现过的场景——门口排队,等着翻台。

江淮地区农村经常能见到一种现象:家里来的客人多了,屋里坐不下,就搬着凳子坐到门口的院子里,门口坐满了人,才显得热闹喜庆。在蜀王,来吃火锅的人,也不见外,找不到位子,那就等会吧,于是服务员端来凳子,上点瓜子、西瓜什么,唠着嗑等着位子。用一句专业术语:这叫宾至如归。

“处处通途,何去何从,求双福,分清正邪;头头是道,谁主谁宾,吃一锅,各自东西。”曾经,一位朋友为孔健的蜀王火锅作《蜀王赋》一首,这是最后的一句话。没几年的光景,孔健把蜀王火锅发展到遍地开花,分店在合肥东南西北都扎下了根,还向省内其他城市蔓延。蜀王火锅的招牌扛到哪儿,总能吸引着人们停足守望,不舍离开。

蜀王火锅在合肥开了多年年,很火。小小火锅的魅力因何而来?“味择天下,回报于民。”孔健给出了答案。“创新是蜀王火锅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川味火锅具有麻、辣、鲜、香等特点,从这几个方面,我们在不断地追求着创新。”孔健解释说,“我们在全国范围内不断寻找适合做火锅的原材料,从锅底到烫菜都在变化,只要是适合合肥人口味的,我们都在尝试。另外,我们还发展了海鲜火锅、韩式火锅烧烤。火锅成就了蜀王的今天,蜀王也会将火锅文化进行到底。”

 

流水线“炒菜”

“海尔总裁张瑞敏每天都吃着我们蜀王做的饭菜。”在青岛海尔总部,蜀王在那里复制了一个“中心厨房”,便于将做好的饭菜端到张瑞敏的餐桌上。说到蜀王的团膳,孔健显得有点自豪。

餐饮实现标准化、制度化,在国外早已形成,而在中国却刚刚起步。蜀王也正在向这个方向发展。2001年,火锅生意如日中天的她开始做起了快餐:海尔合肥生产基地需要把职员就餐业务外包,蜀王凭借良好的业界品牌,获得了第一单快餐业务,孔健借助于海尔合作的良机,向海尔学习到了大量宝贵的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经验和管理制度,用于新办的快餐业,使之一开始就成为高起点、高水准的成熟产业。

“我们的目标对手是世界500强索迪斯。”这样的目标对手也成就了蜀王快餐高起点和其他企业无法比拟的竞争优势。蜀王用“工厂式的流水线”、标准化、智能化做出的饭菜迅速走进全国各地的单位食堂。

目前,蜀王集团的“中心厨房”——美诗捷食品公司实行工厂化食品加工配送,美心快餐对全国几十家企、事单位进行集团配餐。孔健充满信心地告诉我,最近,他们又在上海建立了一个中心厨房,将为多所高等院校及企事业单位配餐。蜀王所倡导的餐饮标准化、之路正在扎扎实实、稳步进行。

聊天中,孔健说了这样一个故事:一次,她遇到一个朋友,自己在市委上班,中午吃的是蜀王饭菜,老婆在工商局吃的是蜀王饭菜,孩子在合肥一中吃的也是蜀王饭菜。另外,朋友两个弟弟的单位食堂也是蜀王配餐。朋友开玩笑说,我们一家都吃着蜀王的饭菜过日子,哪天吃不到了,肯定会想得受不了。

“贴近百姓,服务百姓。蜀王,正用其独特的餐饮方式、餐饮文化渗入千家万户。我们的目标是服务更多的百姓。”孔健说。

 

做百年蜀王

从蜀王工作人员递过来的名片上,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蜀王一连串的业态分类:川味火锅、海鲜火锅、美心快餐团膳、禾味面馆、大韩寿福城、美高美娱乐城、牡丹阁和贵人香精品川黔菜中式正餐。

这些业态既相互补充,又相互协调。餐饮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饭店开门关门的事天天都在发生。蜀王越做越大,越做越丰富,内涵业越来越多。各种餐饮形式,以中心厨房为基础,走加盟连锁之路。

从单体小店,到规模大店,再到连锁小店,这是餐饮行业发展的必然规律。用孔健的话叫只做轻资产,就是让单位营业面积的贡献率发挥最大。800平方米-1200平方米之间的店,是最理想的选择。

为什么有这样的选择?因为孔健的目标是要做百年蜀王。

和日本山崎株式会社的合作就是这一战略目标的实践之一。作为有着200多年历史的山崎禾味食品,前后经历了日本社会的几次动荡,但是山崎禾味食品一直长盛不衰。究其原因,是山崎特有的经营模式和企业文化,这与现在的蜀王不谋而合。

禾味面馆在三里庵国购广场已经有了第一家店,蜀王的“中心厨房”正在为其迈出连锁加盟做积极的准备,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有一天,禾味面馆会在一夜之间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

我就是个服务员

“我就是他们的服务员。”在蜀王,最得力的36名高管人员是孔健的服务对象。他们每天做什么,有什么情绪波动,家里发生了什么情况、小孩上什么学校……孔健都非常清楚。

蜀王这些年来之所以发展得这样好,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爱才、惜才、用才、能留住人才,目前,在蜀王工作的员工有近千人。其中很多人是跟随孔健征战多年的“三朝元老”。说着说着,孔健指了指身旁的两个人,一个是蜀王的副总,在蜀王做了15年,一个是前厅经理,在蜀王工作了10年。孔健说,像这样的人,在蜀王比比皆是。“每个人都是金子,要给他们发光的机会和舞台。”蜀王每年都做人力资源方面的统计,统计结果:店面员工的流失率不超过4%。

“缘何如此?”“是企业文化,是蜀王独特的企业内涵。”孔健如是说。“在蜀王,各种各样的培训经常会有。其中一项很重要的培训一直没有停止过,那就是关于信仰、即如何做人的培训。当今社会,人生的价值在哪里?家庭的责任是什么?社会责任是什么?社会给了我什么?我该给社会什么样的回报?蜀王人一直在不停地探讨。在蜀王,人与人是一种伙伴关系,是相互扶持、相互帮助的关系。”

“蜀王能走到今天,已经不是我一个人的事了。”孔健说,“蜀王每个员工背后,都有一个对应的家庭。他们需要在一个好单位挣钱,支撑住自己的家庭;同时也需要一个能够施展自己才能的舞台,借以实现自己对社会的责任。蜀王,就是为他们而生,更是为这个社会而生。”说到这,孔健不无感慨,满怀深情地说:“我经常要做的事情有三件,一是主动找36名高管谈心,随时了解他们的思想,了解他们的需求,了解他们的家庭有什么困难、需要什么帮助;二是看报表,掌握任务、指标完成情况,更重要的是帮助团队分析原因、寻找完成目标的最佳方法。三是经常到外面看看,学习新的理念,新的经营模式,不断充实自己。”

我望着面前的孔健,肩膀并不宽厚,身体属于瘦弱的一类。然而她所展示的事业和“味择天下,回报于民”的精神,却是那样宽阔和坚强。尽管她工作非常忙,对精神食粮可是如饥似渴,什么“细节决定成败”、“投资是理念”、“世界是平的”、“管理艺术”等等读了一本又一本。她为每个高管人员配备一本《财报就像一本故事书》,促使每人看懂现金流量、负债、损益三大财务报表,都能用数据分析经营管理上的得与失。蜀王人的潜能和智慧与孔健的追求与精神紧密地连结在一起。靠着这种连结,中国的、外国的美味在蜀王得到改良和创新;靠着这种连结,中式快餐的世界品牌从蜀王扬帆,从合肥港驶向四面八方。

告别时,孔健深情地再次表达了她的心声:“服务好情同手足的乡亲,共同创造和谐幸福的社会。”
来源:百度

欢迎五湖四海的朋友们互动留言!!! 

 

扫码关注/下载APP